吹神陳奕迅:我是 Live Singer

休閒

發布時間: 2015/06/22 12:25

最後更新: 2015/06/22 16:22

分享:

分享:

訪問,由一個擁抱和一句問候開始。「你點呀?」Eason 問,實在太久沒有跟媒體見面了,雖為新碟宣傳,但吹神本色,要前世因今世果,於是就由上一張廣東碟和演唱會講起,兩年來也有過遺憾、不忿、放開、領悟、釋懷。他說,

想暢所欲言,講晒啲真正原因。

陳奕迅兩年前推出《The Key》的時候,正展開「Eason's LIFE」演唱會,基本上從 2013 年到 2014 年都是在巡迴大世界,沒有好好為專輯做訪問和宣傳,他仍耿耿於懷。

惟有邊做 tour 邊加入新歌,有唱《任我行》,因我只識唱這一首;然後發現《主旋律》都唔係人唱嘅,有些歌只是用來聽的,唱 live 好難!唱《遠在咫尺》就要睇歌詞,證明我同那些歌好唔熟!

巡迴唱 live 與出碟宣傳,兩者不可兼得,有時又像本末倒置,讓阿臣跌入永遠的掙扎。

所以學友是對的,唔做碟做 tour,專心啲!我份人想人開心,但和唱片公司有 commitment,出碟是責任,而且愈來愈少人買碟 —— 這是現實,我已經接受了,但正因如此,買的人都是用來珍藏,做碟時更要做得好、做得靚。

今次推出新碟,阿臣也把握機會,在各大小媒體曝光。

做宣傳令我有多些參與感,像培育仔女成長,而不是由它自生自滅!我好 enjoy 解釋新歌,現在的人很善忘,因太多平台,看書也是 scan 過便算,不是人人有心機解讀。

 

如果我有份解讀,就會更上心,自己也更有存在感。

走位

安慰阿臣啦,一張好的專輯,值得花兩年時間慢慢消化,他也有同感,但又勾起了不忿:

現在聽《The Key》仍然好正,《告別裟婆》、《斯德哥爾摩情人》等歌的 concept 好正,林夕、小克的詞寫得好好。但 8 首歌之中,有 6 首唔通過審批,所以在大陸沒有發行。

連帶「Eason's LIFE」從開唱到推出 DVD 的種種阻滯,就更令他無奈和不解。

演唱會沒有了朱祖兒,整個 art direction 已經很不同,當時好唔開心。到出 DVD,Wyman 唔知點解扭計唔畀版權,英皇又唔畀,成個 rundown 爛晒,所以隻 DVD 唔賣得!《主旋律》在內地唔批,就連《床頭床尾》都唔批!

Eason 說諗極都唔知發生咩事,但他仍要找點子避開無妄之災。

後來我諗,(上面)係咪 ban 那些敢言、很政治性的人,如小克、周博賢、梁柏堅?我欣賞他們的才華,但不一定認同他們的政治立場,可惜別人總是混為一談。

所以今次出新碟,阿臣找來一個陌生的名字「袁兩半」包辦碟內 10 首歌詞。

大家當他是新人吧,仲好玩!現在做音樂是這樣的了,我沒有所謂,在一些 rules 之中走位,可以玩得聰明些,幾有趣。

釋懷

新碟籌備 1 年,10 首歌也做好了 6 個月。

拍《華麗上班族》的時候,反而有時間聽下歌、睇下書;戲拍完了,就去台北跟 Jim Lee 錄歌,袁兩半都有一齊,好 enjoy。

拍攝杜琪峯導演的《華麗上班族》期間,Eason有時間為新碟揀歌。(相片來源:影片截圖)

10 首歌的主題涵蓋了很多生活層面、感情範疇,本來阿臣想為新碟起名《尋找中》,後來袁兩半覺得不夠正面,又怕令人有迷失感,建議用《Getting Ready》。

好似日本餐廳,掛着『準備中』的牌,引人入勝。

準備中,也反映了阿臣的心態:「人生的一個階段完結,另一個新階段開始。」他說他的人生關口在 38 歲,下月將屆 41 歲,是一個開始。

過去一年的 tour,在藝術創作上未達我的要求,但團隊很努力,觀眾也給了我很大滿足感。有些事情不盡如人意,但我在人生上學到很多,在人與人相處上也有得着,這些是窮一生也學不完的。

去年年底他調整過巡迴演唱會內容,並起名「Another Eason's LIFE」。

當慢慢接受了它的不夠好,要改變的時候,我竟有點不捨得。是不是舊的一定不好?新的一定好?經歷過,原來各有各好。

落花流水千帆過盡,阿臣忽然釋懷。

好像佛家所說,回頭看,一切都是笑話,點解咁執着、咁忟憎?我現在是新階段,有新經理人、有新的做唱片方式,但仍然和好多舊友合作,一起找尋新隊友、新的可能。

新碟美術由「失而復得」的朱祖兒操刀,有「離開這一行十幾年」的戚其麟為他拍封面照,謝霆鋒出山作曲,還有 Eric Kwok、C.Y. Kong、Jim Lee、王雙駿等名字。

好多 nice surprise!這世界,不得不承認,有些人能在一起,是有原因的。大家是同一類人,『夾』好緊要,大家可以毫無保留。人大了,不想浪費時間轉彎抹角,太客氣怕得罪人而模稜兩可,那是騙自己,所以和熟人合作的好處是直接。

阿臣不止一次用「老套」形容自己的新碟。

會有釋懷的感覺。我有少少 old school,由 96 年出第一隻碟開始,覺得出大碟才完整,EP 得 6 至 8 首歌,總係覺得唔夠。而且我經歷過聽黑膠、cassette,從那個時代走過來,仍然想要聽碟。其實現在可以出單曲、在網上推出;現在做音樂,可以冇皇管,不露面不出真名,放在網上,但我目前仍是想出碟,亦有一班支持這想法的朋友。

這兩年eason 全世界巡唱,在演唱會的新舊編排和設計中,他體會良多。(相片來源:陳奕迅Eason Chan fb)

《Getting Ready》將於 7 月上旬推出,而阿臣最期待是現場演唱。

出碟的意義是之後的 live,看看那些歌和大家見面後,可以點玩。這 20 年我的心態如一,因我是 live singer。

(節錄)

全文刊於《經濟日報》(收費閱讀)